10月23日,由中国核学会承办的第二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核能聚变·点亮未来”论坛在安徽省合肥市举办,论坛由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和安徽省核学会协办。
安徽省委常委、副省长张红文、科学技术部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副主任杨雪梅出席论坛并致辞。中国核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建桥主持论坛并致辞。
张红文在致辞中指出,核聚变能研究工作为人类在选择未来能源方面开辟了一条光明的道路,当前正处于由科学研究到工程实践、商业应用的临界点,日益成为国际科技竞争合作焦点。必须坚持自立自强,以我为主前瞻布局,保障能源安全,维护发展利益。必须坚持实干为要,持续在研发应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效化解各类风险挑战,不断巩固领先优势。必须强化系统思维,从科研、工程两端发力,探索“以任务需求为牵引的科研”和“以商业应用为目标的工程”,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验证,强化项目管理,尽快实现聚变能演示发电。必须坚持科产融合,以产业思维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提升项目建设工作质效,加快构建全产业链布局,打造科技、产业发展新高地。
杨雪梅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就是聚变“点亮”的,她因聚变而生,因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而来。参与ITER计划的十余年来,我国核聚变能研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实现了在国际聚变领域由跟跑至部分技术方向领跑的高质量发展,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未来,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将继续履行国际承诺,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加强国际聚变学术组织和学术会议的参与组织,鼓励并选派更多人员积极“走出去”,进一步加强核聚变能研发的顶层设计,充分利用ITER装置开展科学实验,加快做好国内谋划与布局,积极搭建国内合作交流平台,进一步提升我国核聚变研发人才队伍和工程技术力量的协同创新力度。
刘建桥在致辞中指出,我国核能发展坚持“热堆-快堆-聚变堆”三步走战略,经过不懈努力,取得重大成就。当前中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55台,总装机容量5700千瓦,在建机组22台,规模全球领先。2022年,37台机组在WANO综合指数满分,占世界总数的一半,核电安全运行水平世界领先,示范快堆建设取得重大成果,核聚变研究成绩斐然。论坛邀请了国内聚变相关领域的院士、专家、学者,国际ITER组织与会作报告,希望借助本次论坛,面向聚变科技前沿,推动交流与合作,紧紧抓住新形势下的新机遇,寻求创新发展力量,共同打造聚变技术发展新引擎,推动由聚变大国向聚变强国的转变,为聚变点亮未来做出新贡献。
论坛还邀请了10位院士和专家做专题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的报告为《对能源之源的讨论》,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建刚的报告为《托起明天的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副总干事罗德隆的报告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最新进展》,中国核学会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分会理事长、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科技委主任刘永的报告为《磁约束核聚变能研发的进展、挑战与展望》,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聚变科学所所长钟武律的报告为《中国环流装置简介及实验研究进展》,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徐国盛的报告为《EAST超导托卡马克物理实验研究进展》,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丁永华的报告为《J-TEXT托卡马克物理实验进展》,大连理工大学物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王正汹的报告为《大连理工大学磁约束聚变理论与模拟研究进展》,西南交通大学聚变科学研究所首席教授、所长许宇鸿的报告为《中国首台准环对称仿星器(CFQS)研究进展》,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蓝可的报告为《走向高增益聚变新时代》。
有关部委、地方政府、企业集团、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相关领导出席论坛。安徽省政府相关部门、合肥市政府相关部门、科研院所、相关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和专家、核科技工作者和合肥物质研究院的优秀学生代表150余人现场参会。
此次论坛展示了聚变核能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分享了聚变核能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对增强公众对我国核聚变事业的认识,促进聚变核能领域学术交流、技术创新、产业发展与国际合作,加快聚变核能在能源领域的应用起到积极作用。